湘江融媒记者 周秋燕 长沙报道
秋日的长沙临港产业开发区,天高水阔,建设热潮涌动。湘江智造中心玻璃幕墙熠熠生辉,金龙智能制造产业园整齐矗立,疏港公路车流不息,虞公港铁路专线塔吊林立,虞公港码头作业繁忙,货轮鸣笛启航……处处跃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土地。
随着湖南湘江新区临港产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港产投公司”)成立,开发大幕正式拉开;
随即,虞公港疏港公路、铁路专用线、芙蓉北路北延线等项目陆续开工;虞公港正式通航,省级园区成功获批;
如今,“一港双园七路一铁”骨架全面铺开,通江达海的产业新城雏形初现……从图纸走向现实,从黄土一片到项目满园,这片16.35平方公里的热土,正以“新区速度”书写着临港崛起的时代篇章。
“一港双园七路一铁”骨架全面铺开。通讯员 供图
从“规划图”到“实景图”:省级园区这样“抢”出来
时间回拨至2022年6月,湘江新区启动“三区合一”改革,战略能级跃升。位于岳阳湘阴的长沙临港产业开发区,被赋予建设“通江达海新港区、千亿级临港产业集聚区”的重要使命。
发展的“齿轮”由此加速转动。2022年9月,《湘江新区湘阴片区金龙先导区综合开发协议》等系列协议集中签约,临港产投公司应势组建,以“片区开发商、园区运营商、产业投资商、物流服务商”四商合一为定位,拉开开发大幕。
“签完协议第二天,我们就带着测绘队进驻现场。”临港产投公司规划设计部负责人回忆道:“当时园区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我们手拿规划图,脚踩泥巴路,一步步将图纸坐标落位到现实中。”
2024年7月15日,一纸批复落地:湖南省政府同意设立长沙临港产业开发区,纳入省级园区管理。这是近十年来湖南新获批的省级产业园区之一,也是临港产投公司成立不到两年交出的首张“硬核成绩单”。
“那段时间几乎天天跑省里、市里,反复汇报、沟通、修改材料。”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把‘为什么是这里’‘凭什么能做起来’说清楚、画明白。”随着金龙产业园、虞公港产业园控制性详规相继获批,“一港双园”的空间格局全面明确。
规划落地,机制护航。在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公司推动签订《长沙临港产业开发区共建协议》及片区综合开发协议等关键文件,厘清湘江新区、岳阳市、湘阴县三方权责。“作为新区派驻湘阴的‘开发尖兵’,我们必须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开发实效。”公司主要负责人说。与此同时,审批流程优化、机构设置论证同步推进,为片区开发扫清制度障碍。
从“施工图”到“一港双园七路一铁”:项目工地跑出“新区速度”
沿着芙蓉北路一路向北,驱车约30分钟,金龙智能制造产业园映入眼帘。14栋现代化厂房及配套整齐矗立,玻璃幕墙映照天光。一路之隔,湘江智造中心7幢建筑已建成,其中招商中心已于2024年年初对外开放,成为区域形象窗口。
金龙智能制造产业园14栋现代化厂房矗立。通讯员 供图
“2022年10月21日施工单位进场,10月25日启动桩基施工,2023年1月18日招商中心封顶…………我们几乎是以‘小时’为单位抢进度。”项目负责人说,目前,湘江智造中心和金龙智能制造产业园14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已全部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并投入使用。
往北继续前行,虞公港一期工程已于2024年12月24日正式开港,4个5000吨级泊位投用,标志着湖南再添通江达海通道。“那天江风很大,但码头上每个人都很激动。”临港产投公司一名员工回忆,“首艘货轮靠岸时,有人悄悄抹了眼泪——我们真的把‘港’从图纸上‘立’起来了。”目前,虞公港二期稳步推进,北片虞公港产业园的工程机械配套园、食品精加工园等工程也在加紧前期工作。
交通是片区发展的“血脉”。三年来,虞公港疏港公路一期、二期、芙蓉北路北延线等5条道路已相继通车,虞公大道施工设备陆续进场,沿江大道已完成施工图备案。此外,虞公港铁路专线关键控制性工程——跨许广高速特大桥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未来将实现水铁联运,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七路一铁”网络初步成型,为园区发展打通“任督二脉”。
“2023年初这里还是一片黄土,现在路网通了、标准厂房建好了,配套也跟上了。”工程建设部一名员工感慨道。三年来,公司推动“一港双园七路一铁”建设,完成投资超20亿元。
疏港公路。通讯员 供图
“进度不是等来的,是拼出来的。”项目现场,党员突击队旗帜迎风飘扬。2023年10月,公司联合参建单位党员金龙产业园首开区项目临时党支部,打造“党徽闪耀·项目堡垒”党建品牌,破解征拆等难题30余项,有力保障了虞公港如期开港、疏港公路提前通车。“攻坚期时,我们连续三个月驻扎工地,会议开在工棚,问题不过夜、协调不停步。”一名突击队员回忆。
从“招商”到“选商”:产业生态加速成型
“去年此时,我们还在为第一个入园项目奔波。如今,已有上市公司关联企业签约。”招商合作部工作人员感慨。
产业载体快速建成的同时,优质项目加速落地。在金龙智能制造产业园3号栋,年产2000轴激光陀螺仪及惯导系统项目正进行设备调试,预计年内投产。湘江智造中心作为高端创新平台,吸引多家企业关注。而湘江智造中心作为高端创新平台,正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关注。
虞公港铁路专线建设正酣。通讯员 供图
密切跟进多个重大项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拟投资17亿元建设国家战略物资储备长沙基地;中储粮湖南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100万吨大豆、玉米储备基地;华储力远新能源示范总部基地项目将自购76亩土地,建设绿色新能源交通标杆项目。“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说明开发区吸引力正在爆发。”公司招商负责人介绍。
今年,公司还与湖南金荣企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片区内整体投资15亿元。前期在金龙产业园内意向购地110亩,拟打造金荣特色主题产业园区。这是园区首个由专业产业运营商主导的“园中园”项目,将显著提升产业集聚度。
“我们坚持‘选商’而非‘装菜’,围绕主导产业精准发力。”招商合作部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6个产业项目通过准入联审,总招商面积近2万平方米,占可招商面积的50%,预计年产值2亿元,税收1300万元。
在产业布局上,长沙临港产业开发区依托湘江新区研发资源,积极承接长沙产业外溢。虞公港产业园重点发展港航物流、高端装备制造与绿色新材料;金龙产业园则聚焦先进制造、医疗器械、新能源等赛道,形成“港产联动、双园协同”的发展格局。
为进一步赋能招商,湘江临港产业基金完成工商注册,作为新区首支获批的市场化基金,将通过“招投联动”赋能项目落地。同时,公司积极争取专项债资金,已获批额度1.4亿元,为开发建设注入活水。值得一提的是,金龙智能制造产业园入选省“五好”园区建设支持名单,获批专项省级资金580万元。
从“建园区”到“造新城”:产城融合格局初显
园区不仅是产业载体,更是人与城共生共融的空间。
金龙智能制造产业园除了建设标准化厂房,还配备了两栋配套宿舍(其中一栋含食堂)。一路之隔的湘江智造中心,7幢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2.54万平方米的综合体,涵盖研发楼、酒店、公寓、商业功能。其中,研发办公楼宇预签约面积近1000平方米,配套商场近7000平方米实现整体招租,美宜佳、零食很忙等商业配套正加紧装修,预计春节前试营业,将服务园区员工及周边居民。
湘江智造中心,7幢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2.54万平方米的综合体。通讯员 供图
作为重要配套,“临港泊寓”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配备智能门禁、服务中心等设施,可满足300余名企业员工的居住需求,入住率已突破31%。“从公寓步行十分钟就到办公室,楼下商场也快开业,非常方便。”一位入驻企业员工说。园区“白天有活力、晚上有人气”的格局正在形成。
随着疏港公路通车、虞公港通航,“港产联动”效益显现。港口物流成本较陆运降低约30%,吸引了一批临港加工、保税物流企业关注。“以往货物要绕行城陵矶港,现在直达虞公港,一年能省数百万元物流成本。”一家签约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
三年来,临港产投公司推动开发区从蓝图迈向实景。随着铁路专线推进、产业项目持续导入,片区发展进入“效益倍增”阶段。一座绿色、智能、开放的产业新城,正在湘江北岸加速崛起。
“以港产城融合为目标,我们将继续在开发区综合开发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临港产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按照“五好”园区要求,奋力打造现代化通江达海新港区、千亿级临港产业集聚区、一体化创新发展先行区。
三年,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发展的跨度。
从一纸蓝图到省级园区,从荒芜江滩到通航港口,从一片黄土到项目满园,临港产投公司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墨,推动长沙临港产业开发区实现从“0”到“1”的突破,在湘江新区北翼绘就了一幅产城融合的壮阔画卷。
三周年,是节点,更是起点。下一程,通江达海,未来已来。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周秋燕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湖南湘江新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nxjnews.cn/content/646943/74/15326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