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闻网9月28日讯(通讯员 韩佳 张睿 陈宣羽)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9月27日上午,桔子洲街道后湖新村携手湖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区校共建”项目部,以“桂香传情,科普伴行”为主题,举办了一场集知识科普与手工创作于一体的科普志愿活动,通过通俗易懂的知识讲解、耐心细致的手工指导,带领社区老年人深入探寻桂花的科学奥秘与文化内涵。
活动现场。
科学认知:从日常到科学,解锁“金秋香魂”的多元魅力
“金秋时节,漫步街头总能闻到阵阵甜香,大家知道这香气来自哪种植物吗?”活动伊始,主讲人陈宣羽以生活中常见的嗅觉场景为切入点,巧妙带领老人们走进桂花的奇妙世界。陈宣羽从桂花的名称溯源讲起,随后又详细解读桂花香气的来源,即花朵中含有的烯、酮、醇等挥发性芳香物质,正是这些物质的特性,让桂花香气能在数十米范围内飘散,萦绕鼻尖。这些生动的讲解,让老年人跳出日常感知,切实领略到桂花蕴含的科学魅力。
志愿者为老人讲解操作步骤。
指尖科学:粘土“绽放”桂花,实践中洞悉植物结构
手工创作环节是此次活动的核心亮点。志愿者们提前将各色粘土、托盘等材料分类摆放整齐,方便老年人取用。考虑到部分老年人手部灵活度有限,志愿者们全程采取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模式。从揉制淡黄色粘土,捏出4片花冠裂片,到搓制细小的花梗与苞片,再到将单朵小花组合成簇生的聚伞花序,志愿者们不仅耐心讲解每一个步骤的操作技巧,还结合桂花的真实植物结构,向老人们科普“苞片可保护未开放的花朵”“雄蕊藏于花冠内侧”等科学知识,让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原来每朵桂花都有4片花瓣,而且是一簇簇长在一起的。”一位老年人在完成作品后惊喜说道。通过亲手制作,老人们直观地掌握了桂花的结构特点,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象认知。此外,志愿者还鼓励老人们发挥创意,依据个人喜好为粘土桂花搭配绿叶,部分老人还特意添加了心仪的颜色装饰,让作品更具个性与温度。一束束形态逼真的粘土桂花,既是老人们的艺术成果,更成为了解植物结构的“生动教材”。
活动尾声,志愿者主动走到每位老人身边,与老人们一同分享创作思路和参与活动的感受,还小心翼翼地将老人们制作的粘土桂花包装好,方便其进行展示。不少老人表示,要拍照分享给家人,向家人讲述这次活动中学到的桂花知识。
志愿者和老人一起制作桂花。
双向赋能:协同发力,共筑科普新生态
“老人们参与活动时特别认真,很多人还会主动询问关于桂花的细节问题,比如桂花能否泡水饮用、家里的桂花盆栽该如何养护,这让我们觉得活动特别有意义。”一名湖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志愿者在活动后感慨道。此次活动打破了知识单向传递的传统模式,实现了高校专业资源与社区老年人需求的精准对接。借助“区校共建”平台,湖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专业的植物学知识转化为契合老年人认知特点的科普内容,同时志愿者在活动筹备、现场指导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更强化了关爱老年人、服务社区的责任意识。
从一朵桂花的科学解读到一场区校共建的温情实践,后湖新村以专业化、人性化的科普志愿活动,实现了自然教育与高校资源融合的双向赋能。后湖新村负责人表示:“桂花是秋天的标志性植物,以桂花为主题为老人们开展科普活动,既贴合季节特色,又能让老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触自然、学习知识。”未来,后湖新村将继续深化与湖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合作,围绕不同季节的特色植物,打造适合老年人的“温情科普”系列活动,让科普教育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助力更多老年人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丰富精神生活、感受生活美好。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韩佳 张睿 陈宣羽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湖南湘江新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nxjnews.cn/content/646943/62/15319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