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业新力量丨长沙版“中国合伙人”,全球追光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胡谦 编辑:吴戍疆 2025-08-25 17:16:34
—分享—

唐佳.jpg

湘江融媒记者 胡谦 长沙报道

 这个夏天,“90后”创业青年唐佳创办的湖南中南鸿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鸿思”)传来喜讯:今年上半年在手订单6000万元,逼近去年前三个季度的产值。

从受制于人到国产可控,唐佳带领团队打破国外高价设备垄断,投身光电子器件自动化耦合封装技术研究,其研发生产的“中国造”自动化耦合封装装备,为行业节约了数亿元生产成本,在海外市场亦占据了一席之地。

窥见商机,投身创新创业

2014年,唐佳怀揣着对机械技术的满腔热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考上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硕士研究生,并投身于课题组光电子器件自动化耦合封装技术的研究工作中。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创新创业实践。

“最开始我们是在实验室里攻关技术难题,不久后,团队研发的第一代双工位同轴型激光器自动化耦合封装设备,还参加了深圳的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唐佳透露,在那次展会上,他们的设备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彼时,国内光电产业正面临升级,而市面上的光学耦合设备,要么是手动操作,要么是高价进口的“奢侈品”。这次展会,让唐佳看到了光电子器件封装制造产业的巨大市场。

为了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2015年6月,唐佳与另外两位同门师兄弟,在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顺利注册并创办了湖南中南鸿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唐佳负责机械设计,师兄负责工艺软件,另一位同学负责电气控制。

“最开始我们没有员工,在实验室里面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干,自己设计、画图、装配拧螺丝、接线、敲代码、调试设备、做实验……”提到创业初期的困难,唐佳依旧记忆深刻。好在,母校中南大学给了他们很大的支持,提供了一间教室作为初创基地,导师也时常指导他们攻克技术难关。

项目合作,打破国外市场垄断

攻克技术难关后,市场营销的困境却接踵而至。唐佳坦言:“作为初创团队,我们既缺乏行业经验,又没有现成的销售渠道,加上资金捉襟见肘,市场拓展举步维艰。”

面对重重挑战,团队另辟蹊径,选择以行业展会和创新创业大赛为突破口,通过公开展示技术实力来吸引潜在客户。在资金短缺的创业初期,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需求定制+预付研发”的合作模式:由客户提出具体技术需求,公司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客户预付研发经费支持设备开发。

“十年前,德国同类设备在国内售价高达30多万欧元,而我们给客户开发的方案仅需30多万元人民币。”唐佳举例道,“在保证同等性能的前提下,为企业节省了大量采购成本。”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帮助中南鸿思获得了宝贵的启动资金,更让客户尝到了设备国产化的甜头。随着合作深入,这些初期客户逐渐发展成为忠实拥趸,从小批量采购升级为稳定大客户,并主动在业内推荐公司产品。

“最令人振奋的是,第一次在客户车间看到我们自己研发的几百台设备整整齐齐排列着,感觉我们真正做到了将所学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创造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唐佳自豪地说。

为了紧跟市场需求,唐佳团队不断地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公司在光电子器件封装领域多个工序打破了国外高价设备的垄断,已完成光通信与传感耦合封装设备和大功率阵列半导体激光器透镜耦合设备两大产品体系的研发、推广,涵盖FAC全自动耦合机在内的20余种设备与系统。

开拓市场,扎根本土放眼全球

从2015年光纤入户,到5G、数据中心建设,再到当下的AI技术、高端制造业发展,整个行业对高速、高密度、高可靠性和低功耗的光模块需求激增。踩在行业风口,唐佳带领中南鸿思扎根长沙,用十年时间,从一个3人小团队发展成拥有50余人的高科技企业。

目前,中南鸿思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和软件著作权超20件,申请中专利10余件。公司与中南大学联合获得2021年度湖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4年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而唐佳也获评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十大典型人物、长沙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之星。

除了在技术研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唐佳还带领团队在抢占国内市场的同时,把业务拓展到了海外。“10年前国内只能买国外设备,现在我们要反向输出。”

截至目前,公司已向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韩国PHOVEL、越南NEWEB等国内外60余家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了超过1500台/套自动化耦合封装装备,为整个行业节约了数亿元的生产成本。

“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让‘中国智造’在光电子领域占据更多话语权。”唐佳展望道。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胡谦

编辑:吴戍疆

本文链接:https://www.hnxjnews.cn/content/646942/69/1522590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