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校地联动送法下乡 白箬铺镇“白箬乡野法韵先锋团”深耕基层法治服务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唐灿 编辑:吴戍疆 2025-07-14 17:13:32
—分享—

湘江新闻网7月14日讯(通讯员 唐灿)连日来,白箬铺镇与湖南工商大学法学院校地携手,通过搭建合作平台、精准对接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法律服务下基层活动。从座谈会共商实践计划,到为社区矫正对象送法助矫,再到为未成年人开展法治启蒙,“白箬乡野法韵先锋团”用专业实践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座谈会搭台 校地共绘实践蓝图

7月11日上午,白箬铺镇社会实践座谈会如期举行。湖南工商大学法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学生代表,与白箬铺镇相关负责人,为校地合作及后续实践活动“定方向、划重点”。

微信图片_2025-07-14_152713_098.png

座谈会后合影。

会上,白箬铺镇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白箬铺镇的特色与资源,白箬铺镇既是长沙市乡村振兴示范创新园,也是全国“儿童友好型示范镇”,农文旅融合特色显著,教育资源丰富且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为高校学生实践提供了多元场景。

“实践必须贴合当地实际。”谭庆康老师强调,希望学生在服务中深入观察社会,提升认知能力。曹红冰教授则提出,要以专业优势赋能基层,通过法律普及、纠纷调解等实践反哺理论学习,同时叮嘱学生严守安全底线、尊重当地民俗。此次座谈会为校地深度合作筑牢了基础,明确了实践方向。

送法进所 助力社区矫正对象“归正途”

微信图片_2025-07-14_152726_889.png

“送法助矫”教育宣讲活动现场。

7月11日下午,座谈会的“纸上规划”迅速转化为“落地行动”。“白箬乡野法韵先锋团”走进白箬铺司法所,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送法助矫”教育宣讲活动。

活动中,司法所工作人员首先阐述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强调法律既是约束也是保障,鼓励矫正对象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理念。随后,先锋团学生代表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围绕“行为管控红线”“外出审批流程”“教育矫正体系”“社会融入计划”等内容展开讲解,用典型案例和通俗语言构建起“监管-教育-帮扶”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

宣讲后,团队组织32名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匿名问卷调研,内容涵盖法律认知、常见困惑、普法需求等18项核心内容,为后续精准服务积累了一手数据。“既让他们明白行为边界,也让他们看到回归社会的希望。”活动负责人表示,此次宣讲既强化了矫正对象的法律敬畏心,也为其融入社会提供了政策指引与心理支持。

普法入镇 贝拉小镇播撒法治种子

7月13日,“白箬乡野法韵先锋团”的脚步来到白箬铺镇贝拉小镇,一场专为未成年人设计的普法活动在此展开。

微信图片_2025-07-14_152723_425.png

白箬乡野法韵先锋团普法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小本子、笔、玩具汽车等精心准备的奖品整齐陈列,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团队围绕“陌生人给糖果怎么办”“被同学传谣言如何应对”“遭遇体罚该怎么做”等生活场景设计问题,通过法律摆点、有奖竞答等形式,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法律知识。

“超市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那是偷窃,违法!”一名小女孩的响亮回答赢得满堂彩,接过奖品时笑容灿烂。志愿者们则用“童言童语”解读法律:讲解“遇到同学被欺负怎么办”时,他们蹲下身子引导孩子“找老师或家长用法律保护自己”,生动的比喻让法治意识悄然扎根。

活动尾声,孩子们捧着奖品分享收获:“知道了闯红灯违法”“不能拿别人东西”。稚嫩的话语里,是对法律的初步认知。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更获家长们一致好评,为深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积累了实践经验。

从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到精准服务基层需求,从助力特殊群体回归社会到为未成年人播撒法治种子,白箬铺镇与湖南工商大学的联动实践,既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了专业力量,也为高校学生成长搭建了实践舞台。下一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让法治阳光更好照亮基层角落。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唐灿

编辑:吴戍疆

本文链接:https://www.hnxjnews.cn/content/646941/58/151254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