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闻网通讯员 余贝贝 长沙报道
在岳麓山下、湘江之滨的望月湖街道溁湾镇社区,一片见证了城市变迁的老旧居民区里,杜家塘7栋这个不起眼的院落正悄然书写着社区治理的新篇章。没有物业管理,却有不断升温的邻里情;历经改制阵痛,却催生出蓬勃的内生力量。这里42户居民的“共治突围”,生动诠释了长沙老旧小区居民自治的生命力。
老院落的“新心病”:单位褪色后的管理真空
步入杜家塘7栋小院,时光仿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停留。这座原建设银行的福利分房,承载着老长沙人的记忆,却也随着时代变迁,深陷管理的泥淖。由于该栋一直未将“三供一业”移交社区,改制后原单位管理日渐疏松,成了一个尴尬的管理真空地带。
曾经的单位物业管理办公室撤了,留下一名之前在这里进行卫生物业服务的阿姨。她没有劳动合同,仅靠微薄且收缴率常常不足60%的卫生费,在狭小的仓库房里坚守多年,维护着小院的最后一丝体面。然而,随着老住户陆续搬离,房屋买卖、出租更迭,院内只剩下零星几户“元老”。人员结构变化带来的观念差异,让围绕卫生清扫、秩序维护、特别是历史遗留的三处物业用房(仓库、传达室、车棚)处置难题的意见越发难以调和。那个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停车棚,更是成为悬在居民心头的不定时炸弹。“以前是单位管,后来没人管,大家吵吵闹闹,都觉得不该自己操心,又都觉得心里憋屈。”一位老住户感慨道。
拆棚划位:安全整治点燃自治星火
转机始于2017年。当街道社区全面开展拆违工作时,那个存在严重隐患的老车棚成为了首要目标。拆除行动并非一帆风顺,但社区顶住压力,坚决清除了安全“毒瘤”。更让居民们眼前一亮的是,社区并未一拆了之,而是在旧址上精心规划,科学划定了10个崭新的停车位,为原本混乱的停车秩序竖起了规则“坐标”。这一步“硬碰硬”的安全整治,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居民对“自我管理”的期待大门。院内空间宽敞了,车辆停放有序了,大家开始直观感受到“改变”带来的红利。
共商共议:化矛盾为自治动力源
然而,停车位的出现只是起点。另外两处物业用房究竟何去何从?未来小院的管理和服务由谁负责?面对这些问题,住户们的想法七嘴八舌,暗流汹涌。
社区深知,老旧小区的症结在于“共识难”。他们不再越俎代庖,而是巧妙地将“决策权”还给居民。在望月湖街道的指导下,社区工作人员化身“协调员”,一方面积极与原单位建设银行进行沟通,一方面“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敲开每一户家门,耐心倾听各方诉求,收集最真实的民意。随后,一场酝酿已久的“业主大会”在社区四楼会议室里召开。
没有高高在上的领导讲话,只有街坊邻里的坦诚交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围绕着“仓库、传达室是拆是留?如果能用,归谁用、做啥用?”“这一栋房子到底需不需要服务人员继续服务”“原来服务的李阿姨能不能继续留在这里继续服务”这些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过程虽不乏争执,但在街道和社区的引导和见证下,共识在碰撞中逐渐凝聚:最终形成了决议,同意继续保留两处物业用房及李阿姨的物业服务。街道认为,考虑到方便群众生活居住及大多数居民意愿,该处物业用房在确保房屋安全的前提下建议相关部门支持保留。这场民主议事会,是杜家塘7栋实现自治的关键一步,它不仅解决了具体的分歧,更重要的是播下了“自己的家园自己管”的理念种子。
蝶变新颜:从“要我参与”到“我要担当”
议事协商的氛围,如同春雨,悄然浸润了这片曾经因疏于管理而略显荒芜的小院。被邀请参与决策的经历,正悄然唤醒沉寂的主人翁意识。过去“社区要我参与”的被动状态正在松动,“这院子的事,我们是不是该一起想想办法?”的声音开始在居民间传递。邻里之间因为共同的关切而有了更多交流,一些热心肠的老职工也明确表示:“只要组织讨论,我们愿意出主意、提想法,共同把7栋管好。”尽管具体的自治机制和职责分担仍在探讨中,但一个积极的转变已然发生:居民们对楼栋公共事务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我能为这个院子做点什么?”,并愿意在未来的集体行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大的变化是人心!”社区工作人员欣慰地观察到,“以前觉得事不关己的租户,现在也开始关心起院里的环境;老住户们也放下了‘等靠要’的想法,开始琢磨怎么把咱们的小院弄好。”
未来可期:打造自治模式2.0版
杜家塘7栋的自治实践才刚刚启航。如何让这份居民自发的热情持久燃烧?如何让自治模式更规范、更可持续?社区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
下一步,他们将引导居民探索形成“1+3+N”自治模式:“1”代表一个真正由居民推选产生的自治小组作为核心枢纽;“3”是骨干力量,包括有威望的党员、有热情的楼栋长或单元长、愿意奉献的志愿者;“N”就是动员全体42户居民积极参与,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同时,社区也将积极协助居民探索建立“自治基金”的长效机制,尝试整合院内公共区域车位有偿使用费、积极链接社会资源等方式,为公共设施的维修、环境的提升提供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最终,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杜家塘经验”,惠及社区其他存在类似难题的老旧楼栋。
尾声:基层治理的“长沙智慧”
从单位宿舍的“依赖”,到改制初期的“茫然”,再到如今群策群力的“共治”,杜家塘7栋的故事,正是长沙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生动注脚。它告诉我们,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升级的难题,不仅要靠政府的力量“推”,更要靠激活居民的内生动力“带”和“引”。当每一位居民都被赋予参与的权利、承担起责任的分量,从“被管理者”真正转变为“主人翁”,“居民自治”这四个字就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和实实在在的温度,成为破解“无物管老旧小区”治理困境的关键密码。杜家塘7栋院里的点点灯火,映照着长沙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路上最朴素也最动人的“幸福烟火”。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余贝贝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湖南湘江新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nxjnews.cn/content/646941/51/15133936.html